在科技部、工信部、北京市等長期領導和支持下,我國和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經歷了近25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行業迎來新的挑戰和變革,我國汽車科技發展正進入“無人區”?!?/FONT>未來面臨的發展風險日益凸顯。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汽車技術和制造技術的競爭外,主要面臨其他跨領域的四大挑戰。”孫逢春說。
孫逢春認為,我國未來汽車科技發展,一是“心臟”問題,也就是芯片問題;二是“神經”問題,也就是車控操作系統問題;三是“工具”問題,即開發軟件問題;四是“驗證平臺”問題,即高端測試、驗證裝備問題。
“我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在呼吁要著手解決這些卡脖子、補短板技術?!睂O逢春說,“如果在這四個問題上不能很好地解決,我們的汽車強國夢,將不會是一個美好的夢,汽車科技與工業將會在實現‘雙循環’的戰略目標上拖后腿?!?/FONT>
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但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約占全球的4.5%。同時,我國汽車用芯片進口率達90%,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芯片基本全部為國外壟斷,我國自主汽車芯片多用于車身電子等簡單系統。隨著全球經濟合作態勢日益復雜,進口渠道風險對汽車產業和國民經濟存在致命影響。
孫逢春指出,發展自主可控的汽車芯片極端重要。“要將發展車規級芯片提高到發展我國自主可控的汽車工業的戰略高度予以重視。如果沒有自主可控的車規級芯片,我國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將重蹈以前合資汽車的覆轍?!?/FONT>
同時,要實現真正的跨界協同合作。孫逢春表示,所謂跨界協同,就是需要汽車的整車、零部件、芯片或操作系統等企業構成利益共同體,國家、企業共同努力,著力支持和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汽車領域跨界協同合作標桿。
孫逢春還指出,要建立自己的生態圈和朋友圈。“過去,我國除了芯片本身的發展問題和缺陷之外,汽車科技和產業本身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問題。關鍵問題是汽車和芯片企業沒有建立有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關系?!?/FONT>
“在開放、合作、共贏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借鑒互聯網發展的思維,要擴大朋友圈,建立開源與開放的朋友圈,讓全社會乃至全世界支持和參與中國特色的車規芯片或車控操作系統的發展,支持驗證或應用生態圈的建立和完善?!睂O逢春說。